Thursday, December 26, 2013

柏林印象

到了柏林就像重讀歷史。許多二十世紀的重大事件都在這裡發生,或可以說是在這裡起源的。包括兩次世界大戰,冷戰的開始和結束。今天東西合併的柏林很快速的整合拆掉了圍牆建設連接東西向的地鐵地鐵車站用大幅的舊照片裝飾最多的的相片是二次世界大戰末期 激烈的柏林戰役後的殘破及柏林圍牆興建的鏡頭走出地鐵像走過歷史一般感受人事的變遷。 

柏林博物館島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是十九世紀末德國統一建國後,想在文化上急起直追趕上英法俄國,派出大批考古學家到世界古文明地區考古找尋寶物,而在柏林市中心的河中島上碌續建了博物館收藏展覽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因為盟軍的轟炸及俄軍攻佔柏林激烈巷戰,博物館建築物上有燒黑的焦痕和子彈爆炸物造成的彈孔和缺痕這些歷史的傷痕被留下來不去填補粉飾。戰後博物館寶物分散東西德,合併後收藏重新整理,博物館島上五個博物館各有特色。

其中最著名的是帕加馬博物館( Pergamon museum )為了避免擁擠館內控制參觀人數,到了一定人數之後只有在有人出來才放人進入我們幸好提早在開門前十分鐘排隊笫一批就進去參觀,一進門就看到著名的巴比倫的伊什塔爾城門(Ishtar Gate),寶藍色的磚上有牛獅子龍的浮雕,亮麗好看,真不能相信五千年前就能做出這麼精采壯觀的藝術品展出的只是內城門,還有更高大的外城門,因為不夠地方展示全貌,現
在收藏在儲藏室博物館以之命的是 Pergamon AltarPergamon 據說是亞歷山大東征後,希臘人在土耳其半島上蓋了城,Pergamon Altar 是城中的希臘神廟,雕刻希臘神話的浮雕栩栩如生。 德國人辨說當時被土耳其民智未開的百姓拆來燒成石灰,當地政府也不知道保護,所以就大費功夫的整個搬過來了。館內還有羅馬市集(Market Gate of Miletus),約旦城牆(Mshatta Facade) 都是大規模令人嘆為觀止的收藏。如今這些古蹟在德國收藏展示多年,很難猜測如果留在原地會是如何。同樣的,據說俄軍佔領柏林也奪取了不少寶物,歸還了部分,其它還在莫斯科。

當然沒有錯過旁邊的“新”博物館(Neues_Museum),其實已經有一百五十多年歷史,只不過比“舊”博物館(Altes_Museum) 十年。“新”博物館在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嚴重破壞,2009年才修復重新開幕,修復的部分在結構上加強但也特別留下新舊連接的痕跡還附加解說裏頭有收集豐富的埃及古物,也稱為柏林埃及博物館其中最著名的埃及皇后Nefertiti 的頭像線條非常精美

二十世紀的歷史因為報道頻繁所以比較熟悉對一次世界大戰前德國的統一崛起的歷史就不太清楚。幾百年來洲大陸爭戰不斷,三十年戰爭,七年戰爭,聯盟打法國的拿破崙,覺得自己應該回去再讀歐洲歷史,大概要從神聖羅馬帝國讀起。令外感到也要了解希臘神話裡各人物間的複雜關係在參觀Alte_Nationalgalerie裏十九世紀前的畫作,體會是這些宮殿畫作基本上是帝王政治宣傳的工具,卽位加冕戰勝紀念等等。有一幅大型畫皇帝親征,幕僚配角們都畫好了留下中間皇帝主角身形打算最後畫。不過皇帝駕崩,新皇帝不願意繼續出錢完成歌詠前任的豐功偉基,就繼續留白,畫匠氣得把畫好的人像刮掉。

館中有一間專門展印象派的房間,據說當年博物館採購負責人在法國看到新興的印象派畫風,非常欣賞。用私人捐款買到十幾幅畫,在柏林博物館展示。是為印象派第一次在博物館展出,引起藝術界的注意而促成氣侯,不過在德國也引起皇帝的關注,皇帝看了這些沒有政治宣傳效果的作品,下令只能在樓上不受注意的地方展示。多年後印象派流行而昂貴,德國就沒有辦法像早期時買到大量珍貴的作品了。

柏林東西合併後,德國把首都遷回柏林積極建設重整。他們的國會就是個在舊建築裏新舊合併的傑作。參觀國會的玻璃圓頂是免費的我們另外發現在國會休會時可以申請導覽參觀國會大廳,而且有特別給外國人的英文導覽,提早在網站上申請到了名額。九十分鐘的導覽,了解國會大樓的歷史,大樓新和舊建築國會的運作,裏面的藝術作品等等,是個非常有趣有意義的導覽


希特勒當年怪罪左派份子在這個國會大樓放火煽動極右派而奪取到政權,發動二次世界大戰 戰後柏林分裂後,國會大樓由東德整修保留了大廳閒置沒有用過,準備東西合併才一起開會,也是政治宣傳。現在東西合併,把戰後的裝潢拆掉後發現當年俄國兵佔領柏林在國會大樓留下俄文的塗鴉,這次整修時特別留下來成為另類裝飾,子孫們記取教訓。我們看不懂俄文,導覽員含蓄的說俄軍攻佔柏林激烈,死傷慘重,國會大樓是最後投降的,俄軍塗鴉發洩忿怒和戰勝的情緒。

 
國會大樓整修時中心全部挖空,蓋成現在的玻璃圓頂除了環保也是希望國會運作透明化人民可以監督。導覽完後自由參觀圓頂。戴上耳機,沿著圓頂步道往上走,耳機很智慧的依照我們站的位置介紹四周瞭望到的重要景點建築走到圓頂最上端有個平合,屋頂是露空的,可以收集雨水回收。下坡時介紹玻璃圓頂建築中心漏斗狀結構用太陽能光板發電 

柏林東西合併後,有部分柏林圍牆保留讓人參觀,Check point Charles 當初是西柏林美軍區和東柏林的檢查站,曾經有美俄坦克相對僵持緊張的場面。如今事過境遷,現在只剩一個崗哨站,兩邊各掛一幅美軍和俄軍的相片讓大家拍照留念。沿著圍牆舊趾走就會看到畫滿塗鴉,甚至被敲壞的圍牆遺跡。

柏林最著名的就是上面有四馬戰車的Brandenburger Tor,原本是十五世紀柏林古城的城門。當年雷根總統在這裡發表著名的,“戈巴企夫先生拆掉這座“ 鏡頭的背景。我們到的時候城門被圍了起來準備跨年的慶祝。城門旁邊就是美國大使館,據說裡面有六千人員,比德國國會五千人更多。俄國大使館在同一條路不遠,看來更大可以容納兩倍人員可見冷戰結束後雙方在柏林的角力還繼續

女兒出生時東西德已經合併冷戰結束共產制度瓦解,不了解為什麼會有因為共產主義資本主義不同理念的分歧。所以我們的談話便從二十世紀貧富不均窮人永無翻身的社會制度談起柏林的沉痛的歷史,對我們及冷戰後出生的孩子都是個很有意義的旅程  


德國著名的吃是啤酒和豬腳。柏林也有不少外來各國的餐飲,我們為了入境遀俗,盡量找德國式餐廳來吃,一共吃過三次德國豬腳,最好吃的是 Zur Letzten Instanz。迼家德國式餐廳是十七世紀的老店,據說拿破侖曾經吃過 ,還調戲女侍者。我們晚上去時沒有事前訂位就沒有位子,只好訂第二天中午再來。德國式餐廳似乎是家族經營,這樣古老知名的餐廳,中午時只開放一樓,地方不大,服務員也只有一位,非常有效率的點菜上菜結賬。

也到西柏林 KaDeWe 百貨公司頂樓旳高檔cafe吃飯,基本上和學校或員工餐廳一樣是自助式的,不過菜色較高檔,價錢比正式餐廳便宜,人很多。問題是菜單寫在牆壁上是德文,只好跟著人排隊,幸好服務員會簡單英語,我點了墩的鹿肉配青菜馬鈴薯套餐附湯,墩的鹿肉好吃,但是湯太鹹。女兒拿自助秤重量的意大利 ravioli,結果比套餐貴。甜點看來太誘人了,我們又吃了tiramisu 和 raspberry short cake。如果運氣好坐到窗戶邊的位子,風景不錯。

在西柏林㽇得周圍的人比較像美國人說不上來為什麼,又觀察了一會兒,發現很多人穿著打扮比較美式,牛仔褲是那種寬鬆沒有型的樣式,外套也是顏色比較鮮艷款式是運動型上衣。覺得一般歐洲人穿著比較正式些,顏色也比較暗,黑灰深藍較多。不過也有可能是這些西柏林的人真是美國人,西柏林在分裂時由英法美共管,美國政府及私人企業在西柏林的駐派人員很多。

耶誕節雖然已經過了,耶誕節市集還有。幾乎是有空地廣場就有耶誕節市集。我們在耶誕節市集吃一些小吃:炒磨菇,烤德國香腸,不過都有些鹹,大概是來配啤酒吃的。

這次到柏林是坐 CityNightLine 也就是大都市間的有臥舖的夜車。可以從阿姆斯特丹坐到布拉格,時間正好一夜。不過外子希望去柏林所以我們只睡柏林。到達柏林是清晨五點,偌大六層樓新的柏林車站,空無一人,真是儍眼,不知道怎麼找地鐵站。時間太早,遊客中心還沒有開始。幸好遇到一位好心的德國女孩,幫助我們規化路線,還帶我們去車站等車。二十六日清早,地鐵裏坐滿一夜狂歡宿醉回家的年輕人。

我們這次在柏林博物館島南端部,離景點近,走路就可以到,柏林地鐵坐得少。柏林地鐵大概是榮譽制的沒有柵欄閘門購票機買票後,自己在車站的機器登記搭車地點時間。規定兩小時內在同一方向可以坐,如果反向就要另外買票。覺得柏林地鐵滿貴的,它有另一種便宜短程票,可以坐三站地鐵或六站巴士,不過我們沒試。不知道柏林地鐵公司怎麼執行監察票務的因為不像其它大都市的地鐵:紐約,巴黎,或台北,有讀票閘門控制進出。

回去也是坐  CityNightLine 的夜車,原本半夜的車誤點了一個多鐘頭才來,累慘了倒頭就睡。結論是 CityNightLine 到柏林這樣的行程(早上五點到,半夜出發)並不理想,第一天和最後一天太長太累,睡得不夠,太辛苦了。

Sunday, December 22, 2013

巴黎漫步 ( 2013 耶誕假期)

搬到歐洲第一個想去的便是巴黎,我們在2013 的耶誕節前到了嚮往以久的巴黎。冬天來巴黎天冷白日短不過好處是遊客少景點博物館隊伍短,耶誕節前還有耶誕節市集日短就夜長,巴黎的夜景真是好看。據說巴黎市有三十人專門負責重要景點的打燈照明, 果然這觀光投資讓巴黎一直都是最浪漫狀態。


雖然有心理準備巴黎景點集中,最好是用走的,真正走來還是很辛苦很累。分享一下我們行程和心得

第一天 Palais Garnier(歌劇院),LeSoufflé,Tuileries garden,Obelisque,Pont Alexandre III (亞歷山大橋),Eiffel Tower (巴黎鐵塔),Palais de Chaillot,PoArc de Triomphe (凱旋門)


高鐵到巴黎北站,先到離車站走路不到十分鐘的旅館放下行李,便快樂的逛巴黎。巴黎巿容不失所望,卡其色的牆,配合上鏤刻彫花的鐵欄杆,典雅好看。逛到氣派的歌劇院,據說是歌劇 Phantasm of the Opera 的故事場景。經過 Place Vendome 到 LeSoufflé 午餐。要進去時,在門口排隊的人好心告訴我們 ,他們客滿。知道我們已經預約了位子很羨慕 。LeSoufflé 是個 Soufflé 調理的專門店。Soufflé 大多是做甜點,這家是有Soufflé做鹹的主菜。女兒老公叫了鵝肝無花果,我的是干貝海鮮,甜點也很棒。


飯後走到 Tuileries garden,就被高高的摩天輪吸引走到 Obelisque,再沿著香謝里大道耶誕節巿集,走過亞歷山大橋,一路被巴黎鐵塔吸引著走到塔下。走到塔下時天色漸暗,但還沒有全黑,我們在塔下休息等到天黑,鐵塔燈亮起。

那天塔座特別打上紀念剛過世的南非自由鬥士曼德拉文字。再走過河對岸的Palais de Chaillot,回頭再拍攝巴黎鐵塔,這時天色更暗了,原來覺得橘的燈光鐵塔變成金光燦爛。繼續走到凱旋門,看到香謝里大道上的耶誕節燈飾,燈火通明像白晝。我們已經走了半個巴黎,實在沒力氣再逛漂亮的香謝里大道,抗議罷走坐地鐵回旅館。





第二天 Notre Dame Cathedral (聖母院),Louvre Museum (羅浮宮),Orsay Museum (奧賽美術館)

買了兩天的巴黎博物館通行票,固為聖母院開得最早先去。先看了聖母院教堂的雕像,然後排隊上聖母院的鐘塔。上鐘塔的階梯有些地方是單行的,而且鐘塔頂端陽台狹小,為了避免擁擠,有控制進出人數。鐘塔上可以看到塞纳河和巴黎市的全景。

然後到著名的羅浮宮。先找到蒙娜莉莎微笑,覺得比預期的小幅,有點意外。蒙娜莉莎微笑畫前戒備森嚴人山人海,人擠人還要擔心扒手,看得有些緊張。據說蒙娜莉莎微笑雖然是很傑出的作品,原來名氣沒有這麼大,因為曾經失竊再尋回,因禍得福而名聲大噪。我們依照館內重點導覽參觀其它重要作品,發現羅浮宮本身的裝飾就很有看頭,於是去參觀拿破侖三世的宮殿。這一區有個雕像中庭,觀賞的人也比較悠閒,我們花較多時間遊覽。羅浮宮的雕像大概因為著名被複製,或者本身就是複製 (replica),很多都覺得似曾相識。

利用周四加長晚間開放時間,再逛奧賽美術館。不過去之前在路上找一家兩點多還營業的 bistro 吃午餐,意外的是還不錯吃。

奧賽美術館收藏大量印象派的名作,不過同一天連著看兩個知名博物館也許失策,腦子同時接受太多的藝術刺激而麻木,全部混在一起。回到旅館連晚飯都不想再出門,便早早睡覺好讓腦袋休息。






第三天 Orangerie Museum,Petit Palais,Les Invalides (傷兵院),rodin museum凱旋門

繼續奧賽美術館的印象派心情,看了Orangerie Museum 圓弧形展示莫內的荷花。這是莫內最後的作品,巴黎政府依照莫內的意願,修改成兩間椭圓形房屋,自然採光展示莫內八幅大形畫作,每幅是一天不同時間的印象。是看了還想回去再看的作品。當天剛好有墨西哥女晝家Frida 和她丈夫Diego 特展。我們對Frida 的認識是從她的傳記電影,她和丈夫吵吵鬧閙的婚姻。從她的畫感受得出她激烈的個性和身心受苦的一生。

出來再次走過亞歷山大橋到傷兵院,參觀了拿破侖的陵墓,看到旁邊拿破侖老婆Josephine 和拿破侖二世的陵墓,想起在羅浮宮參觀的是拿破侖三世的宮殿。這一些拿破侖是誰啊?爬文後才明白,拿破侖一世就是我們熟悉很會打仗的那位,他戰敗被迫退位時立他兒子為皇帝,只卽位七天,就因盟軍反對也退位,是為二世。三世是一世的姪子,是之後選舉出來的總統又復辟做皇帝。原來如此。拿破侖雖然最後戰敗,法國人還是非常以他為榮。

傷兵院旁就是雕刻家羅丹的博物館,羅丹的著名銅鑄雕刻世界各地有許多複製,覺得很熟稔。館內收藏說明羅丹受到古羅馬雅典及文化復興啟發,和羅丹自己創作歷程。在不起眼的角落還有一幅梵谷和兩幅莫內。


路過Petit Palais而順便看了這個小博物館,博物館是1900 年巴黎世界博覽會留下的建築,人很少。看到一羣幼稚園的小孩由老師家長帶著坐在一幅 Mona 畫前,小朋友拿著畫筆跟蓍老師隔空描繪,非常可愛。很想照張相,但怕被家長追出來打,只好做罷。在Orangerie Museum 也遇到多群髙中生大概也是遠足field trip,拿蓍手冊邊看展覽邊做筆記。巴黎人從小就是高水準藝術薰陶。

回旅館休息後天黑了才去看凱旋門,爬到凱旋門頂上可以俯看香謝里大道的聖誕夜景,還可以再一次看巴黎鐵塔。一個城市有個高高的地標真好,每到一處找到它,把自己的所在地定位,便很心安。在整點時分,鐵塔會閃耀銀白亮光特別漂亮,因此又多看了一會,可惜自己照相機很難拍攝出這樣的夜景。下了凱旋門繼續逛第一天放棄的香謝里大道,特別寬廣的大道還是擠滿了人潮。



第四天 Angelina,Latin Quarter (拉丁區,巴黎大學),Pantheon,Saint Etienne du mont,Sacré-Cœur (聖心堂),Galeries Lafayeete (拉法葉百貨),Le Mesturet 

先到知名的老店Angelina 吃一頓美味法式早餐店內的裝飾古典。觀光客滿多的還有日本旅遊團一整團來吃。飯後走過掛滿鎖的Pont des Arts,也是Inception最後場景。沿著塞纳河的左岸逛到文化氣息巴黎大學所在的拉丁區Pantheon 正在維修,沒有了museum pass,要另外付費便不想進去。倒是在外面參觀了維修的解說,了解三百年的Pantheon 年久受酸雨水侵蝕,現在如何在保存外觀下在裏面加鋼骨鞏固結構。參觀旁邊的Saint Etienne du mont 教堂,教堂旁的台階是 Midnight in Paris 的場景。男主角每晚在這裡等車,做一夜與大文豪們暢遊奇妙之旅。地鐵站的廣場有週六的農夫巿場,很高興的買了烤雞,麵包和水果做午餐。

下午到北方山坡上雪白圓頂的聖心堂,聖心堂附近人很多,據說治安也比較差,是買廉價商品的好地方,上山的沿路有很多便宜的商店,堆滿一車車旳商品任人翻找挑選。聖心堂有別於早期的哥德式建築,裏外都是圓形的屋頂和拱門。在聖心堂山坡上我們又習慣性的找鐵塔,然後在看得到鐵塔的小公園的坐位休息吃點心。

拉法葉百貨中庭也有個漂亮圓頂,中庭還有耶誕節廚窗裝飾,人擠人感受到耶誕節購物人潮。從邊門進去時,被中國大陸的消費能力震撼。那裏擠滿了排隊等退稅手續的中國人有一兩百人,百貨公司特別有中文標示的退稅窗口和服務人員。巴黎對東方臉孔的友善是感覺的出來的。日本人一向是崇法,是法國名品的消費族群,現在又増加巨大中國消費力,法國人友善的幫我們合照,指路,真是受寵若驚。晚飯在老巴黎bistro Le Mesturet,三人各點了不同的套餐,覺得他們的前菜甜點比主菜好吃,餐廳也有不少日本遊客,大概也是慕名而來的。



第五天 Pont de Bir-Hakeim龐畢度中心 (The Centre Pompidou),Au Pied de Cochon

坐船遊塞纳河的建議再度被否決,決定去Pont de Bir-Hakeim就是inception裡那個兩面玻璃拉來面對面變成永無止盡反映的鏡頭。其實這橋沒放鏡子也像是無止盡的伸展出去。從橋上隔著河又是拍攝巴黎鐵塔的好地方,可惜天有點隂。

再次走到Palais de Chaillot搭地鐵去龐畢度中心 時間不多決定不看展覽,只逛了博物館現代藝術的商店。中午在知名的Au Pied de Cochon午餐,它著名的料理是法式豬腳,烤牛髓前菜和燉豬腎很特別,奇怪的是豬腎不像中式做法,把中間白筋去掉,是整顆豬腎來燉,還好是沒有騷味,不知道是怎麼料理的。看到很多人點 escargot 下次有機會要試試。飯後就回旅館拿行李走到車站坐高鐵回家。


交通
由阿姆斯特丹到巴黎北站高鐵要三個多鐘頭,三個月前開始售票時,通常有二等座位預售不能更改 No Flex 的特價票。在阿姆斯特丹上車時車廂很空,愈往南乘客漸增,到比利時時 Brussels 大約全滿了。Brussels 到巴黎高鐵大約一個鐘頭,到巴黎逛街應該很方便,回程時才注意到有幾節車廂是只到Brussels,其餘的車廂分開後繼續開往荷蘭。

有智慧手機的話,先下載巴黎地鐵的app,裏頭有地鐵簡圖,還有GPS可定位的巴黎地圖,上面有標示路名,地鐵站和一些重要景點,找路很方面。最棒的是,這些都可以用網路事先下載,不需要用手機資訊data plan花錢。巴黎重要景點都在一區間內,一區間的地鐵票一次買十張有八折優待,而且不限制可以大家分著用。我們結果買了三次、共用了三十張。

雖然很人警告了巴黎浪漫印象近看會破滅,大概是有心裡準備,加上去年冬季在Strasbourg 看過滿地黃金,走來步步驚心的。這次到在巴黎覺得還好,除了地鐵的維修清潔可以再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