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21, 2014

阿姆斯特丹旳快樂生活

為了在去巴黎的高鐵上打發時間,下載了一本語音書來聽:The sweet life of Paris 。作者記錄他從舊金山搬到巴黎當廚師的體驗和心情。聽著發現雖然居住地點不一樣,我在許多對歐洲生活的文化衝擊是共同的,心有戚戚,所以也來紀錄我們在阿姆斯特丹的快樂生活吧。

附記:如果有機會去巴黎,行前聽聽 The sweet life of Paris很不錯。而且薦議借英文語音書用聽的。中間夾雜的法文語句中的傲慢和自以為是,真是只有聽的才傳神有趣。

住在阿姆斯特丹的都市生活,已經有心理準備空間窄小侷踀。不過現在居住公寓是六十年代在市區阿姆斯特丹近郊的大樓,空間隔局適當還有大的窗戶,採光良好,已經很滿意了。不過生活上還是有些不一樣的地方要適應:

荷蘭朋友聚會時討論到阿姆斯特丹房子格局,大家的共同結論是,廁所非常的小,而客廳超大。浴室和廁所通常是分開的,因此廁所就像外面公共廁所一樣大小。這麼小的空間,放了馬桶還要裝個袖珍的洗手台。這洗手台小和淺的程度,是很難不把水噴到地上,所以每次都要小心翼翼的,開小水量,輕輕的洗或者甘脆放棄走幾步到浴室痛快的洗。我猜想荷蘭居住空間的設計,大概是根據在每個地方逗留的時間設計的,廁所雖然小到讓人有點緊張,不過需要在裡面待的時間應該不長,辦完事就應該出來。超大客廳的空間方便家人聚集聊天談話,增進家人的感情融洽,也是設想周到。

廚房是公寓式的迷你袖珍,但五臟俱全,而且是新的。有一個歐式的微波烤兩用烤箱,這個我以前在職訓練課程時,曾經做過各案討論研究。當時很不解,把不能有金屬的微波爐,和烤箱合用,怎麼會是好主意呢?不過在歐洲,因為廚房地方小,大概很受歡迎。現在自己有一台,研讀了使用手冊,原來可以只用㣲波,可以只用烤,還可以烤的時候加微波來減少烤的時間。控制因為需要切換各個模式,所以比較複雜。裏面的架子轉盤道具,也因為不同用途時要更換,而且有些道具是絶對不能放錯的:像烤箱架子因為是金屬不能微波,所以每次都要再重新讀讀使用手冊確認,以免發生意外。

荷蘭冬天會降到零度以下,公寓的暖氣是在窗戶底下裝一排用熱水加溫散熱器 (radiator),比較安全也沒有風扇的躁音,滿好的。不過附作用是,散熱器熱水管線就是浴室廚房的熱水,所以熱水特別熱,一不小心會燙傷的。也因此有人沖澡時要避免用冷水,例如沖馬桶。

來到荷蘭發現自己比較惜物,大概是因為每件東西都是提著背著,走路或騎車很辛苦的帶回來的,和以前到量賣店大批大量載來的情感不太一樣。每次買東西,一邊買一邊估計背包放不放得下,怎麼綁在腳踏車上帶回家。用東西時想到用完還要再去買很麻煩,就省著點用吧。

荷蘭的中國食用品店大概只能稱為雜貨店,不像加州有大型的中國超級市場。裏面多是乾貨罐頭和冷凍食品,生鮮的只有少量的中式蔬菜,價格是加州的兩倍以上,不覺得特別想吃,所以很少買。幸好在荷蘭人的超級市場買得到大白菜,四季豆和包心菜,以及美式沙拉吧的各色蔬菜,都新鮮滋味鮮美,簡易炒來就很好吃了。在荷蘭人的超級市場賣的牛肉和豬肉,都是牛排豬排的切法,腥味重不特別好吃,我們大多吃雞鴨和海鮮魚類。偶爾到中國城吃中餐菜和飲茶。水準呢,比不上美國一級中國城:如洛杉磯舊金山的美食,但比其它中國人較少地區好些。

阿姆斯特丹因為英文通行方便,被稱為從美國移居歐洲最好的都市。這裡各種族裔人口眾多,荷蘭人對外來移民一般都是很包容客氣的。有一天騎車去風車村,我想那天我們額頭上大概貼蓍"請幫助我"(Help Me) ,一路都受到陌生人主動的善心幫助。在出發的火車站遇見一位九十歳老先生,他告訴我們他在風車村不遠的小村鎮出生長大,現在還常回去探望親友。一路熱心為我們解說沿途風景,風車村由來歷史我們在還沒有參觀風車村就對它很了解。老先生健朗風趣,真是看不出已經九十歳了。之後到哈林,哈林車站比較老舊沒有升降梯,腳踏車要從樓梯旁的斜坡溝道推上下,我的輪胎沒放正到溝道掙扎了一下,就有人來幫忙。外子的腳踏車騎到爆胎,就陸續有人好心告訴我們,可以在景點或車站旁的腳踏車寄放處修理 。真是讓人心情愉快的一天

不過呢,不像在加州人和人面對面走過大多會友善微笑互相說:Hi 。阿姆斯特丹城市人多,大家比較不打招呼, 大多是漠然走過。不過在看到有人需要幫助時,是會伸出援手的。有一人還告訴我們,他到過台灣曾受到台北巿民熱心的幫助。哇,這是 pay it forward。國人的對一位陌生老外的友善,讓我們在國外得到回報,真是太感謝了。

都市生活機能建全,住家附近和坐火車捷運常看到老人。他們拉著購物袋上街,或者乘坐電動輪椅車,直接開上腳踏車道。或者和老伴手拉手散步,或者溜狗。很多老人健康活動的程度,真看不出來年齡。跳以色列舞的地方就有兩位八十多歲的老太太。對面獨居的老太太已經九十多歳了

荷蘭前,外子告訴我不要期望美國式的顧客服務,在這裡是沒有的。首先在荷蘭打客服要付費,在電話號碼旁就清楚告知每分鐘㡬分錢。因此每次需要客服時會三思,先重新讀讀說明或上網再查清楚資料,來確保自己至少是言之有物才敢打客服電話,希望可以節省一些時間,就是金錢。這些需要客服付費的包括自己的銀行,信用卡,電話公司等等。這在美國顧客至上的經驗,真是無法了解。不過換個角度來想,其實美國的客服也不完全是免費,美國公司客服的支出成本,已經轉駕分散到每一個客戶的帳單上了 。所以我們以為免費的客服,並不是真的不要錢。從這個心態來看荷蘭的收費客服電話,就了解荷蘭人其實很實際,它把客服的支出直接加在用這項服務的客人,其實也算是合理的。

出國這麼多年,住在加州矽谷,因為東方人多,購物飲食方便,感受不到自己住在國外。到了荷蘭後,語言要重新學起,自己東方臉孔是少數,飲食入境隨俗我真正覺得我住在國外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